完结 排行 记录
首页 > 其他类型 > 热疗养生 >第8章 人体经络与穴位(四)

第8章 人体经络与穴位(四)(1 / 2)

上一章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三世独尊遮天记我在大唐卖烧烤至尊武魂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赘婿神皇九天剑主长生天阙临高启明阿拉德的不正经救世主

人体的穴位数量众多,具体的数量尚无定论。常见的说法是人体有 361 各穴位,这些穴位分布在经络上,通过针刺、按摩等方法可以刺激穴位,起到调节身体机能、治疗疾病的作用。

不同的穴位有不同的作用,但总体来说,穴位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调节气血: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气血的运行,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的营养供应。

2. 疏通经络:穴位刺激可以疏通经络,缓解经络阻塞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3. 调节脏腑功能:一些穴位与脏腑有特定的联系,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脏腑的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4. 缓解疼痛:针对疼痛部位的穴位进行刺激,如头痛按揉太阳穴,能够缓解疼痛。

5. 治疗疾病:穴位治疗常用于中医针灸、推拿等疗法中,对一些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穴位的作用是复杂的,且个体差异较大。如果有具体的健康问题或需要穴位治疗,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或针灸师,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健康也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中府穴为手太阴肺经穴位,是肺募穴,为手足太阴之交会穴,位于胸部,具有宣肺理气、和胃利水功效。中,指中焦、中气;府,聚也。意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穴为中气即天地之气所聚会之处,即脏气结聚之所,肺、脾合气于心,故名中府。

在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中府穴具有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的功效。通过针刺操作,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肩背痛等。

中府穴常与哪些穴位配伍?

配风门、合谷,治寒热、喉痹。

配肺俞、云门、天府、华盖,治外感咳嗽、哮喘。

配意舍,治胸满。

配复溜,治肺热咳嗽。

云门穴。出自《素问·水热穴论》。属于太阴肺经。位于胸部,锁骨下窝凹陷中,肩胛骨喙突内缘,前正中线旁开6寸。有胸大肌,皮下有头静脉通过,深部有胸肩峰动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的分支、臂丛外侧束、锁骨上神经中后支。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

解剖:有胸大肌。皮下有头静脉通过,深部有胸肩峰动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的分支、臂丛外侧束、锁骨上神经中后支。

操作:正坐位,用手叉腰,当锁骨外端下缘出现的三角形凹窝的中点处。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得直刺、深刺。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配伍:1、配人迎穴、神藏穴治咳逆、喘不得息。

2、配风门穴、热府穴、肺募穴、巨阙穴、期门穴治短气。

3、配中府穴、隐白穴、期门穴、肺俞穴、魂门穴、大陵穴治胸中痛。

4、配髃骨穴、委中穴、髓空穴治四肢热。

5、配中府穴、天池穴、支沟穴、极泉穴治胸肌风湿症。

6、配中府穴、周荣穴、胸乡穴、天溪穴治胸长神经痛。

天府,经穴名。出《灵枢·本书》。属于太阴肺经。位于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下3寸处。主要用于胸肺、五官疾患等,如咳嗽,气喘,支气管炎以哮喘、目眩,远视、口鼻出血,多睡、恍惚善忘及瘿气;上臂外侧前廉痛。一般直刺0.5-1寸,可灸。

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臂筋膜、肱肌。皮肤由臂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膜疏松,有头静脉和臂外侧神经经过。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臂深筋膜,在肱二头肌外侧沟内头静脉外后方,深进肱肌。该肌与肱二头肌之间有肌皮神经经过,并发肌支支配该二肌。

主治:(1)鼻衄,咳嗽,气喘。(2)瘿气。(3)臂痛。

主要用于胸肺、五官疾患等,如咳嗽,气喘,支气管炎以哮喘、目眩,远视、口鼻出血,多睡、恍惚善忘及瘿气;上臂外侧前廉痛。

操作:直刺0.5-1寸[10],局部酸胀,可向臂部或肘部放散;可灸,艾炷灸或温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配伍:配合谷凉血止血治疗口鼻出血,配臑会、气舍消瘿散结治疗瘿气,咽肿;配肩髎、天宗之肩臂痛。

功效:本穴属手太阴肺经,位居上臂内侧,上接云门,故可宣通肺气,主治本经所主病症。因本穴尚具有凉血止血,调气散结之功,故可用治鼻疽、瘿气等疾患。《圣惠方》言治:“头眩口瞑,远视??”。故可用治白瘫风、日眩、远视诸疾,有疏风明目之功。

侠白,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属于太阴肺经。位于臂前区,腋前纹头下4寸,肱二头肌桡侧缘处。肱二头肌外侧沟中,有头静脉及肢动、静脉分支,分布有臂外侧皮神经,当肌皮神经经过处。主治咳嗽、气喘、心痛、干呕、上臂痛。直刺0.5-1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解剖:肱二头肌外侧沟中。有头静脉及肢动、静脉分支。分布有臂外侧皮神经,当肌皮神经经过处。

主治:1、咳嗽、气喘等肺系病症。

2、心痛、干呕。

3、上臂痛。

配伍:1、配郄门穴、间使穴、大陵穴、内关穴、天泉穴治臂丛(正中)神经痛。

2、配天府穴治治白癜风。

3、配尺泽穴、天府穴治咽喉肿痛。

4、配百会穴、风府穴、曲池穴、三里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治瘾疹。

尺泽,经穴名。出《灵枢·本书》。别名鬼受、鬼堂。属于太阴肺经。合(水)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微屈肘取穴。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和头静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主治咳嗽,气喘,咯血、胸部烦满,咽喉肿痛,肘臂挛痛等。直刺0.3-0.5寸。艾条灸5-10分钟。

解剖:在肘关节,当肘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肌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

主治:古代记述:咳嗽、喘息、气逆、咯血、善呕、胸胁满痛、肺痨、心痛、心烦、癃闭、胃痛、腹胀、绞肠痧痛、便秘、鼻衄、喉痹、舌干、振寒、瘛疭、潮热消渴、癫疾、痿疟、腰痛、肩脊痛、风痹、手臂不能上肩,肘臂挛痛。

现代报道:感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喉炎、咽炎、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丹毒、胎位不正、麻疹、高血压、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急性胃肠炎、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配伍:(1)配合谷穴,有行气活络,祛瘀止痛的作用,主治肘臂挛痛,肘关节屈伸不利。

(2)配肺俞穴,有降气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

(3)配委中穴,有清热化湿的作用,主治吐泻。

(4)配太渊穴,经取治咳嗽,气喘。

(5)配孔椎穴治咳血,潮热。

(6)配曲池穴治肘臂挛痛。

列缺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太阴肺经之络穴,亦是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出自《灵枢·经脉》。此腧穴在人体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宣肺解表,通经活络,通调任脉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尿血等病症。

治疗头项部疼痛,就找列缺穴,取穴有诀窍,每天按揉五分钟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或者以左右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到达之凹陷处取穴。或立掌或侧掌,把指向外上方翘起,先取两筋之间的阳溪穴,在阳溪穴上1.5寸的桡骨茎突中部有一凹陷即此穴。

解剖定位:在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桡侧腕长伸肌腱内侧;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

配伍应用:外感咳嗽:列缺、大椎、合谷、外关、鱼际(《针灸学简编》)。

喘急:列缺、足三里(《医学入门》)。

咳嗽寒痰、胸膈闭痛:列缺、肺俞、膻中、三里(《针灸大全》)。

头痛:列缺、中脘、合谷、上星、太渊、百会、头维、丝竹空、风池、太阳(《针灸治疗实验集》)。

咯血:列缺、太渊、尺泽、足三里(《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茎中痛:列缺、行间(《类经图翼》)。

牙齿疼痛:列缺、后溪、人中、颊车、吕细、太渊、合谷(《针灸大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新书推荐: 九叔?不,是风叔!妻妾同娶?我携崽二嫁王爷傲娇王爷与财迷王妃民间小鬼异闻录青茅山之我是魔尊兽世逃荒粮满仓,绝色兽夫爱疯了满级大佬失忆后成了怪物界老大恶女为妃反派挫骨扬灰马龙探案之三点的迷案重生回来后带着空间回家悠闲种地